侃侃而谈的成语故事

拼音kǎn kǎn ér tán
基本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侃侃而谈的典故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并提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所以他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
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
应该说,孔子提倡的礼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使从现在来说,也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侃侃而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断头将军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
逐影吠声 | 宋·陈善《扪虱新话·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学文之家,又皆逐影吠声,未尝有公论,实不见古人用心处,予每为之太息。” |
以肉去蚁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
水送山迎 | 唐·吴兢《富春》诗:“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
倾柯卫足 | 《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
死灰复燎 | 清·豚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 |
水落归漕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倒也喜欢。” |
万户千门 | 唐 李德裕《长安秋夜》诗:“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
胆颤心寒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半空中一声霹雳,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 |
魂飞胆裂 |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刘铁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关山一群保护着小岛狂跑猛窜!” |
沟满濠平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餐虎咽,沟满壕平。” |
十风五雨 | 宋 陆游《村居初夏》诗:“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
相应不理 | 谢觉哉《整疯子》:“一些头脑较清醒的人劝他看看现实,悬崖勒马、不要摔下崖去,他都相应不理。” |
贯穿融会 | 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
重德不报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假曰:‘重德不报,诚然哉!’” |
富强康乐 | 罗广斌《红岩》第22章:“人家有无穷的力量,足以解放全国人民,给全国人民以富强康乐的希望。” |
宋玉东墙 |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 |
功劳汗马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
死声淘气 | 明·冯惟敏《醉太平·李中麓醉归堂夜话》曲:“死声淘气叫皇天,老天公不管。” |
再蹈覆辙 | 郭沫若《抱箭集·第二辑·曼陀罗华》:“这也是一种经验呢,我们都是年青人,将来还有生育的机会,我们可以不再蹈覆辙了。” |
扳辕卧辙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遂解官东归,百姓闻知,扳辕卧辙而留,泣声震地。” |
心旷神愉 | 清·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记》:“于斯之际,蠲烦涤嚣,心旷神愉,窃意世间所谓神仙者之乐,不是过也。” |
周听不蔽 | 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
矜功负气 | 《晋书 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
孤悬浮寄 |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上海]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