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的成语故事


水落石出

拼音shuǐ luò shí chū

基本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处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水落石出的典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水落石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实至名归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天造地设 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家人父子 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
在所难免 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
安安心心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74回:“数年之后,心气全平,冤愤若释,倒安安心心的在地下修道起来。”
金风玉露 唐 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社燕秋鸿
日月参辰 元 萧得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却和我做日月参辰。”
续鹜短鹤 语出《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侧目而视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如风过耳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成千论万 《镜花缘》第七一回:“你到女儿国酒楼戏馆去看,只怕异姓姐妹聚在一处的,还成千论万哩。”
尺蠖求伸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折节下士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博物多闻 南朝 宋 范晔《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夜》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
大本大宗 《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言简意该 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闭目塞聪 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破巢余卵 明 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破巢余卵,旦夕待命。”
所图不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会董卓乘虚,所图不轨。”
八拜为交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有个八拜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刘元普。”
朝荣夕毙 晋·潘岳《朝菌赋》:“奈何兮繁华,朝荣兮夕毙。”
上烝下报 《左传;、 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
罪恶昭着
先为之容 汉·邹阳《于狱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