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装懂的成语故事


不懂装懂

拼音bù dǒng zhuāng dǒng

基本解释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不懂装懂的典故

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用计气死魏国大将曹真,魏国大将司马懿奉命统领大军向祁山开来,诸葛亮派兵布好八卦阵,司马懿不懂破阵之法,硬着头皮派张虎、戴陵攻阵,全部被俘。蜀将关兴与姜维三面夹击,司马懿大败而归。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懂装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重蹈覆辙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脸红筋暴
手无缚鸡之力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根深蒂固 先秦 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教一识百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爱不忍释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条幅扇头诗》:“又于扇头见一绝云:‘一夜东风草剪齐,如丝春雨湿香泥……’亦爱不忍释。”
字正腔圆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老蚌生珠 《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蹈常习故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上兵伐谋
怒火中烧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跌宕不拘
不欺闇室
可乘之隙 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取。”
兼朱重紫 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服冕乘祒,兼朱重紫,则若固有之,常如布衣。”
甘败下风 《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金科玉律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好善嫉恶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齐梁世界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8回:“本朝若不是永乐振作一番,信着建文软弱,久已弄成个齐梁世界了。”
养痈致患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
愚弄人民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
封胡羯末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適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广而言之
施仁布恩 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刘皇叔施仁布恩,爱惜军卒养下民。”
温良俭让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