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阔论的成语故事

拼音gāo tán kuò lùn
基本解释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暂未找到成语高谈阔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谈阔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跳梁小丑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
指桑说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
徙倚仿徉 | 战国·楚·屈原《楚辞·哀时命》:“然隐敏而不达兮,独徒倚以仿徉。” |
泪如泉滴 | 唐 刘损《愤惋诗》之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
死不要脸 | 曲波《林海雪原》:“真他妈的吊死鬼擦粉,死不要脸。” |
挥日阳戈 |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总然借挥日阳戈,难挽西飞箭。” |
光彩耀目 | 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阿稚》:“待女六七人扶阿稚,红巾覆面,锦衣绣裳,一涌而入。妆奁随之以进,光彩耀目,填塞草堂。” |
朱颜绿鬓 | 宋·辛弃疾《洞仙歌·寿叶丞相》:“见朱颜绿鬓 ,玉带金鱼。” |
曲学诐行 | 宋·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
河不出图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偏听偏言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纪纲人论 | 《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
明人不做暗事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
放诞任气 | 《南齐书·檀超传》:“超少好文学,放诞任气。” |
和和气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你们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省得我是你们眼里的刺似的。只有一件,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 |
自下而上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
举觞称庆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我所生五子,皆有国器,并膺宠爵,每语夫人崔氏,言及于此,未尝不举觞称庆。” |
天无宁日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到,天无宁日。” |
真金烈火 | 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
追风觅影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跋涉沧溟,才度蓬瀛,真乃是追风觅影。” |
索垢寻疵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被咱家识破他行止,因此上索垢寻疵。” |
以耳为目 |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
豕虎传讹 |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 |
高谭清论 | 《东观汉记·赵勤传》:“到叶见霸,不问县事,但高谭清论,以激励之。” |
独擅其美 | 《晋书·刘元海载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