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的成语故事


走投无路

拼音zǒu tóu wú lù

基本解释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走投无路的典故

《潇湘雨》,中国元杂剧作品,是现存元杂剧中仅有的一部以男人负心为题材的剧作。写书生崔通中状元后,背弃前妻张翠鸾,又娶试官的女儿。在张翠鸾寻夫至崔通任所时,崔竟诬陷她是私逃的奴婢,将她判罪,发配沙门岛,阴谋途中加害。行至临江驿,翠鸾深夜悲哭,被失散多年任肃政廉访使的父亲张天觉发现,才得以申雪。作品对崔通的趋炎附势、狠毒阴险的性格,有充分的揭露。语言流畅,关目动人。京剧《临江驿》据此改编,仍在演出。“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走投无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高处不胜寒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余业遗烈 《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戎马倥偬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寻瑕伺隙 汉·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闲伺隙。”
人所共知 宋 朱熹《封建》:“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红瘦绿肥 宋·吴礼文《桃源忆故人暮春》词:“画桥流水飞花舞,柳外斜风细雨。红瘦绿肥春暮,肠断桃源路。”
对号入座 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买两天对号入座的戏票子。”
蜂营蚁队 明 宋濂《次刘经历韵诗》:“一朝闽寇掠乡部,蜂营蚁队来无涯。”
古调单弹 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一介之才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照妖镜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1回:“我再出个‘照妖镜’,打《老子》一句,如打著,还你扇子。”
胡天胡帝 《诗经 鄘风 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哀感中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迁善去恶 清·冯桂芬《<窥天镜>序》:“《易》、《诗》、《书》、《礼》著其理,《春秋传》兼言征验,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
月下老儿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栓的,再不能到一处。”
云布雨润 《宋书·夷蛮传·诃罗驼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一岁九迁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见时知幾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幾之变也。”
同心一力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戴头而来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头而来矣。’”
没金铩羽
敛声匿迹 《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
覆盂之固 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秦之暴,篡尧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埙篪相和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霞蔚云蒸 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册封牡丹诏》:“锦心绣口,簇簇能新;霞蔚云蒸,多多益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