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通神的成语故事

拼音qián kě tōng shén
基本解释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出处唐 张固《幽闲鼓吹》:“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钱可通神的典故
唐朝父子担任宰相的不少,祖孙三代都担任宰相的则只有张延赏家一例。在唐朝,张家号称“三相张家”,张延赏的父亲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张嘉贞,张延赏本人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儿子张弘靖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因此,时人常说:“河东张,不寻常。”
张延赏原名张宝符,张嘉贞去世时他才四岁。开元间,唐玄宗曾经召见张宝符,并赐给他“延赏”这个名字。延赏的意思是“赏延于世”,这是唐玄宗鼓励张延赏继承父志,将其父的名声发扬光大之意。张延赏长大后果然不负圣意,高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尹。
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张延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任河南尹的。上任后,他以身作则,提倡节俭,疏通河渠,安稳人心,招抚民众,河南恢复了元气。
由于政绩卓著,唐德宗任命张延赏为宰相,继而又命他兼掌朝廷的赋税收支。张延赏早就听说有一桩大案冤情极深,一直颇为愤慨,就想借此机会严查此案。所以,一到任,张延赏便将狱吏召到跟前说:“这个错案已拖了很长时间了,现在限令你们十天内结案。”
第二天,张延赏早早来到衙门,刚一落座便发现公案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两行小字:“孝敬张大人三万贯钱,请您不要再过问这个案子了。”张延赏身为宰相,从未见过有人如此嚣张地行贿,他气得把纸条撕了,并召来狱吏,将十日期限改为五日。
谁知第三天早上,张延赏的公案上又出现一张小字条,仅有四字:“钱五万贯”。这一次比一次高的价码无疑是一种挑战,张延赏大怒,他告诉狱吏:“两日内必须结案。”
张延赏以为自己的浩然正气一定可以镇住行贿者,可万万没料到,第四天,“嚣张”的小纸条又出现了,上面写着“钱十万贯”。这次,张延赏沉默了,他长叹一声说:“钱一旦到了十万贯这个份儿上,鬼神都能买通了,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呢?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啊!”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钱可通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半夜三更 |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
得意扬扬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麦秀两歧 | 《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
革故鼎新 | 《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忠告善道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转瞬之间 | 清 黄宗羲《董在中墓志铭》:“若余于董氏,则有师友偲偲之力,而零落于转瞬之间,更可伤也。” |
捋袖揎拳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前后军兵紧相并,左右枪刀厩围定。捋袖揎拳挺盔顶,破步撩衣扯剑迎。” |
登台拜将 |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
羊毛出在羊身上 | 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
马到功成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
火海刀山 | 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 |
不次之迁 | 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
敢作敢为 | 明 王士性《广志绎 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 |
山复整妆 | |
黯然无色 | 清 郑燮《题画竹》:“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 |
桂楫兰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船上又有各种盆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了。” |
鲇鱼上竹 | 宋·欧阳修《归田录》:“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
兄弟阋于墙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
计穷力极 | 明·冯梦龙《情史类略·东御史妓》:“妓曰:‘然则君将何往?’东谓:‘计穷力极,终还家,功名事终直之耳。’” |
趁风使柁 | 明 冯梦龙《万事足 筵中治妒》:“那没廉耻的,假哭佯啼;你呵卵脬的,不要趁风使柁。” |
悬车之岁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若今日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则致仕之期,即不必以七十为限……故余两次引归,皆未及悬车之岁。” |
水穷山尽 | 元·丘处机《雪山》诗:“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
沽名干誉 | 明·无名氏《鸣凤记·驿里相逢》:“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干誉。” |
诛尽杀绝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将俺老相国伍奢父子,满门家属,诛尽杀绝。” |
斩关夺隘 | 刘伯承《回顾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