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下罔上的成语故事


附下罔上

拼音fù xià wǎng shàng

基本解释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出处《汉书·武帝纪》:“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置业恶也。”


暂未找到成语附下罔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附下罔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心里有鬼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摇尾乞怜 唐 韩愈《应科目与时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灵机一动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二三其德 《诗经 卫风 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连篇絫幅
蜂扇蚁聚 《隋书 房彦谦传》:“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
欲盖弥彰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眼语颐指 明·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说,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鸣雁直木 《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画龙点晴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痴心妄想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暴风骤雨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买菜求益 《高士传·严光》:“买菜乎?求益也。”
花花点点 浩然《艳阳天》第113章:“他望望天空,天空高远,跑着几片花花点点的薄云彩。”
同德同心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飘然欲仙 宋·邓牧《伯牙琴·续补·自陶山游云门》:“奇诡万状,使人飘然欲仙,不知在人间世。”
鱼龙曼羡 清·龚自珍《小游仙词》之六:“顽仙一觉浑瞒过,不在鱼龙曼羡中。”
烟聚波属 隋·卢思道《北齐兴亡论》:“朝士无赖者,亦竞相谄媚,或送婢妾,或进子女,筐筐苞苴,烟聚波属。”
黄绢幼妇 宋·金盈之《醉翁谈录·约朋友结果檄书》:“文妙黄绢幼妇,赋高乌有子虚。”
摇首顿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必为我国之祸!”
鲍子知我 《史记 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亦庄亦谐 茅盾《为<大众电影>恢复刊名作》:“亦庄亦谐潇洒,百花齐放争荣。”
椎心呕血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作最后之请求,冀当途之觉悟,椎心呕血,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
风月常新 唐·张泌《妆楼记·印臂》:“以绸缪记印于臂上,文曰:‘风月常新。’印毕,渍以桂红膏,则水洗色不退。”
信以为本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