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的成语故事


对症下药

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基本解释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对症下药的典故

华陀(tuó)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jiǔ)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xiǎng)有很高的地位。

华陀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zhèng)相同: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陀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对症下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走南闯北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干干净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贤身贵体 《管子 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胡枝扯叶 《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瓶儿道:‘你这老货偏有这些胡枝扯叶的。你明日不来,我和你答话。’”
堂堂正正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辞不达义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燕语莺声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亘古奇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从来稀有,亘古奇闻。”
冲州过府 《天花雨》第二回:“夫妻一世,冲州过府,在江湖上赶营生。”
一往情深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坚额健舌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世俗饰伪诈行,为民巫祝,以取厘谢,坚额健舌,或以成业致富。”
八音遏密 《尚书 舜曲》:“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堆金叠玉 唐·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不痒不痛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顿腹之言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来日方长 宋 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助边输财 《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云奔雨骤 唐·无名氏《庐山远公话》:“须臾之间,见听众云奔雨骤,皆至寺内。”
龙翔凤舞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三卷:“山势自西北来,如龙翔凤舞,掀腾而下,至凤凰山止。”
门庭赫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上岸,先打听缪千户消息,见说缪千户正在陈友定幕下,当道用事,威权隆重,门庭赫奕。”
条贯部分 《弘明集·正诬论》:“佛经说天地境界,高下阶级,悉条贯部分,叙而有章。”
西市朝衣 东汉·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乃使中尉召错,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分文未取
有求斯应 《唐睿宗太极元年登黄地祗于方丘乐章·林钟商》:“有求斯应,无德不亲,降灵醉止,休征万人。”
养精畜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畜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