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


覆水难收

拼音fù shuǐ nán shōu

基本解释覆:翻;引申为倾、倒、泼的意思。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很难再挽回了。引申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难以重新结合。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覆水难收的典故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于是姜太公冷冷地对她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块儿。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覆水难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草满囹圄 《隋书·刘旷传》:“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鞠躬尽瘁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进退两难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各自为战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无巧不成话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又道是‘无巧不成话’。”
弩箭离弦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过度,后走的如弩箭离弦。”
伉俪情深 明·沈得符《万历野获编》:“盖圣德仁厚,加以中宫前后同忧患者积年,伉俪情更加笃挚。”
无倚无靠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14回:“近因父母双亡,无倚无靠,今已取到寓所。”
当耳边风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云泥分隔 唐·白居易《伤友》诗:“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山高水险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轻于鸿毛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禅絮沾泥 《花月痕》第四九回:“兰香来无定处,绿蕊去未移时,想你二人禅絮沾泥,当不复悔偷灵药。”
齐家治国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高节清风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朽木不雕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源清流洁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泽及枯骨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云程万里 清·陈朗《雪月梅》第四回:“蒋士奇道:‘可喜!可喜!将来云程万里,正未可量。’”
不凉不酸
临危自省 明·无名氏《云台山》第二折:“我与你指迷途,临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禄如增。”
年丰时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
秤薪而爨 《淮南子 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一闻千悟 《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擎天玉柱 元·朱凯《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驾海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