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的成语故事


愤世嫉俗

拼音fèn shì jí sú

基本解释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出处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暂未找到成语愤世嫉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愤世嫉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量能授官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今陛下躬行大孝,鉴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大雅之堂 清 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天外有天 《敦煌曲 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荷枪实弹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
分文不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防微虑远 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
失足落水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7回:“想是那位客官夜间出来小解,失足落水,或是有的。”
鸡犬皆仙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特立独行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神分志夺 《元史·张桢传》:“守京师者能聚不能散,御外侮者能进不能退,纷纷籍籍,神分志夺,国家之事,能不为阁下忧乎?”
破矩为圆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斫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镂冰雕朽 《北史 儒林传序》:“镂冰雕朽,迄用无成。”
一风吹 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历史帐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这也是这次会晤取得的一个成果。”
遗臭万世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一:“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一旦为此,若不早改图,必且遗臭万世。”
无踪无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
须眉皓然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
形输色授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量出为入 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我们实行的是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配合,既照顾人民的负担能力,又照顾抗战的需要。”
古肥今瘠 唐·张远彦《书法要录》卷二:“无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颇反。”
忘餐失寝 明·崔时佩《西厢记·北堂负约》:“小生只为小姐,忘餐失寝,梦断魂芳,常忽忽如有失。”
量才而为
大雅宏达 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衣冠枭獍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必由之地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瘴雨蛮烟 宋 辛弃疾《满江红 送汤朝美自便归》词:“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