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虹贯日的成语故事


白虹贯日

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

基本解释虹:这里指的是“晕”(yùn);即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贯:穿。古人迷信;认为这种异常的天象;是天变将发的征兆;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白虹贯日的典故

战国时,韩国有个人叫聂政,其父是有名的铁匠,后为韩王所杀。聂政长大后因杀人避仇,与母亲、姐姐逃至齐国,以屠狗为生。严仲子是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同朝的辅相侠累不和。据说侠累是个忌贤妒能,心胸狭窄之人,总是想尽办法把政敌除掉。严仲子不想被侠累谋害,便离开辅国,开始周游各国,同时也在寻找可以替他杀掉侠累的人。严仲子到了齐国后,就听人说聂政是个勇士,因为躲避仇家才到齐国作屠夫的。严仲子听说之后便亲自去聂政家拜访他,往来频繁。

有一次,他拿着许多好酒到聂政家,为聂政母亲贺寿,还送上百镒黄金表达敬意,聂政很奇怪严仲子为什么会送这样的厚礼,就对他说:“我家中贫穷,因有母亲在,便以屠狗为业,为的是获得食物贡奉给母亲,而这是我应该做的,所以不敢接受大人您这么贵重的礼物!”严仲子把周围的人打发走,对聂政说:“我有一个仇家,为了躲避仇家我才周游各国。这次到了齐国,听说您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所以赠送百金,让您作为日常生活费用。能够交到您这样的朋友,我很高兴,不敢有其他的要求。”聂政回答说:“我之所以放弃理想,甘愿在这个小地方以屠狗为生,是因为这样可以养活老母亲;母亲在世,我是不敢拿自己生命去冒险的。”后来严仲子又多次送给聂政厚礼,而聂政始终不肯收。虽然如此,严仲子仍一直对他礼遇有加,总是尽了礼数之后才走。

几年后,聂母去世。为母亲服过丧之后,聂政对他姐姐说道:“唉!我聂政只是一个市井之徒,整天操刀卖肉而已。而人家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不远千里与我结交。他为贺母亲大寿送上那么重的贺礼,我虽然没有接受,但严仲子知道我心里是领情的。贤德的人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义气而相信穷乡僻壤之人,那么我聂政也不愿辜负人家的这份情意。前几年,严仲子要我帮他除掉仇家,但因为母亲在,我不能答应他;如今母亲已经尽享天年,我也应该为知己做些事了。”

聂政向西一直走到濮阳,见到严仲子,对他说:“以前我没有答应您的要求,是因为要奉养母亲;现在母亲已享天年而终,您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告诉我!”严仲子说道:“我的丑人是辅国的丞相侠累,侠累是辅国哀侯的叔叔。他们家里的人很多,而且居住的地方那个守卫很严。我想派人去行刺他,始终不行。既然你现在愿意为我办这件事,那我就派上一些车骑及随从,作为您的助手吧!”聂政说:“辅国与卫国,这两个地方离得不是很远,现在去杀辅国的丞相,而这丞相又是辅国国君的叔叔,所以做这件事不能人多。这么多人同去,万一被抓一个,泄露了机密,辅国的所有人都会成为您的仇人,那您不是也完了吗?”聂政坚决不要车骑随从,孤身一人去刺杀侠累了。

聂政到达辅国时,天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人们都认为要出什么大事了。这时辅国丞相侠累正在府上,有很多武士保护他。聂政来到他的府邸,一句话也不说,拿着剑长驱直入,直上台阶刺杀侠累,他的举动把旁边守卫的人吓坏了,这些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乱作一团。聂政就趁着他们大呼小叫、混乱不堪的时候一剑刺死了侠累,又杀了几十个人,然而围上来抓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一看不可能全身而退,就毁了自己的面容,剖腹自杀了。

为了查出是谁那么大胆指使刺客杀了辅国丞相,辅国人就把聂政的尸身暴露在集市上,然后贴出告示说:如果由谁能说出刺客的身世背景,来龙去脉,就赏赐千金。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对邻居说:“这个人一定是我的兄弟。”然后聂荣就感到辅国曝尸之处,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兄弟,伏尸大哭说:“这是我兄弟聂政啊!”悬赏的人对她说:“这个人就是刺杀我们辅国丞相的人,我们君主赏赐千金要追查这个人的情况,夫人您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还敢来认你的兄弟呢?”聂荣说:“我已经知道悬赏的事,可是,我兄弟聂政之所以放弃自己的理想,藏匿在市井屠夫间,是因为我们的母亲还活着,我还未出嫁。现在母亲安享天年,我也已嫁人,我的兄弟已经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便为知己报仇,从容赴死,现在兄弟考虑我还在人世,所以自毁面目以防人家认出他是谁!我兄弟这样为我着想,我为什么要害怕被牵连,堙没了我兄弟侠义之命呢?”聂荣抚尸陈说兄弟往事的壮举震惊了辅国看热闹的人,他们都被这两姐弟的侠义精神所感动,后来聂荣因悲伤过度死在了聂政的身旁。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白虹贯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捻神捻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
金玉满堂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相辅相成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偷合苟容 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七首八脚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鸡犬桑麻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3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个乡镇了,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日月合璧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陵谷沧桑 清 赵翼《瓯北诗话 吴梅村诗一》:“又自托于前朝遗老,借陵谷沧桑之感,以掩其一身两姓之惭,其人已无足观。”
绰绰有裕 《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诚意正心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头没杯案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弩下逃箭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奔走钻营 茅盾《动摇》:“他虽然是奔走钻营的惯家,然而和新式女太太打交道,还是第一次。”
六出奇计 《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新人新事 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全国各处的工厂里、农村里、部队里、学校里、商店里、家庭里都有新人新事出现吗?”
沉疴宿疾 清·秋谨《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
施丹傅粉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一折:“更胜似施丹傅粉,果然是万花中惟此特尊。”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知来藏往 《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河清人寿 清·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词之二:“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亦趋亦步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先行后闻 《后汉书·酷吏列传》:“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逾次超秩 林纾《赠伍昭扆太守序》:“久之,荣于时阶进于显密之途,则非循铨资,托引援,未有榆次超秩,用才地以自进者也。”
远垂不朽 明·李贽《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
谬托知己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