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师动众的成语故事

拼音xíng shī dòng zhòng
基本解释谓指挥大军作战。
出处《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暂未找到成语行师动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师动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十万火急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
归去来兮 | 晋 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枘凿方圆 | 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
老老少少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不想那孽龙知道,杀了他的党族,一呼百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打做一团儿。” |
添兵减灶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
挂冠而去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
单家独户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他们还是单家独户,住在上边茅屋子里的时候。” |
旁门邪道 |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他就是想靠旁门邪道一举‘成名’。” |
妙手丹青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
英雄难过美人关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是要考一考自己,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倒要看看自己闯不闯得过这一关?” |
兔死犬饥 | 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
骚翁墨客 |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 |
沉吟章句 | 唐·无稹《莺莺传》:“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
浅斟低酌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0回:“当下四人对着楼头新月,浅斟低酌。” |
环堵之室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 |
什袭以藏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 |
前所未知 | |
坐靡廪饩 | 明·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知府周公行状》:“若乃反复淹绵,坐靡廪饩,臣罪益深,亦非朝廷用人之意矣。” |
迁延顾望 | |
眼跳耳热 | 《武王伐纣平话》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
借身报仇 | 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 |
步履如飞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飞,一直往西去了。” |
含宫咀征 | |
乔妆改扮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2回:“我今要到十里堡,乔妆改扮访民情。” |
博识洽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