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的成语故事


博古通今

拼音bó gǔ tōng jīn

基本解释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暂未找到成语博古通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博古通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融会贯通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直扑无华 罗惇曧《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日直扑无华,遂称复古也。”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无思无虑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行同狗彘 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吕安题凤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便宜施行 《史记 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成风尽垩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高不凑,低不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高不凑,低不就,打从帮闲的,处馆的两项人见了他,也就做鬼脸,把‘倒运’两字笑他,不在话下。”
真刀真枪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他们在这儿,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欧阳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不比我们光拿铁笔、扁担。”
鼎鼐调和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
檀郎谢女 唐·李贺《牡丹种曲》诗:“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情深潭水 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面貌一新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现在农村面貌一新,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
鶗鴂雕卉
大行大市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0回:“这是大行大市,你一定不易哄我。”
拈花一笑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相庄如宾 清·余怀《班桥杂记·丽品》:“苟儿心之所好,虽相庄如宾,性与之洽也。”
击搏挽裂 唐·陆龟蒙《五歌·水鸟》:“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击搏挽裂图膻腥。”
清源正本 《文史知识》:“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需要客观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
跌宕遒丽 《清史稿·梅植之传》:“谓其跌宕遒丽,锻炼旧榻,血脉精气,奔之腕下,熙载未之敢先。”
撩蜂拨刺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9回:“你倒先来撩蜂拨刺,此仇如何不报?”
同心共济 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霁风朗月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言》:“1962年春,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
火耕水种 《史记 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晋 陆云《答车茂安书》:“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