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风解愠的成语故事

拼音xūn fēng jiě yùn
基本解释薰风:和煦的风;愠:怨恨。温和的风可消除心头的烦恼
出处《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暂未找到成语薰风解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薰风解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岌岌可危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
水落石出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二话不说 | 老舍《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声回答。丁约翰象在教堂里说‘阿门’那样,把眼睛闭了一闭。二话不说,回头就跑。” |
擐甲执兵 | 《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酒馀茶后 | |
问官答花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老头儿这才叫个‘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这与我的心事有什么相干?” |
一吹一唱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二人一吹一唱,说得颜氏心中哑口无言,心下也生疑惑,委决不下,把一天欢喜,又变为万般愁闷。” |
辜恩背义 | 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
祖生之鞭 | 《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齿颊挂人 |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义》:“及知名之国皆有可取之物,齿颊挂人,多者二十馀种,再次亦数种,惟中国则无一见称焉。” |
蝇营蚁附 | 清 顾炎武《与潘次耕札》之二:“吾以六十四之舅氏,主于其家,见彼蝇营蚁附之流,骇人耳闻。” |
手足重茧 | 《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何处。” |
嫉贤妒能 | 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三》:“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
一夜夫妻百日恩 | 许地山《春桃》:“咱们到底还是两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心惊胆慑 |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
撩是生非 | |
首丘之念 | 《金史·时青传》:“仆虽偷生寄食他国,首丘之念未尝一日忘之。” |
恶稔罪盈 | 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
惹祸招殃 | 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 |
贻范古今 | 唐·孙揆《令应传》:“今则公之教可以精通显晦,贻范古今。” |
适如其分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祖》:“权者,轻重适如其分之准也。” |
和容悦色 | 《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凤姐却是和容悦色,满嘴里‘好妹妹’不离口。” |
眉头眼后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卷:“是日那里还有心想看春会?只个个撺哄赵娘子,看他眉头眼后罢了。” |
同心一意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没金铩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