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鬓厮磨的成语故事

拼音ěr bìn sī mó
基本解释鬓:鬓发;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厮:互相;磨:擦。头靠得很近;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暂未找到成语耳鬓厮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耳鬓厮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患难与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忍辱负重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
鬼出神入 | 《隋书·卢思道传》:“饴蜜非甘,山川未阻,千变万化,鬼出神入。” |
肝胆楚越 | 庄周《庄子 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
蛛丝马迹 | 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
贵人眼高 | 鲁迅《故乡》:“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
楼堂馆所 | 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 |
玉砌雕阑 |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所见所闻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
推聋装哑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
倚闾之思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住了两个月,忽动力倚闾之思,遂买了回家人情物事。” |
万马皆喑 |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
背信弃义 |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老蚌生珠 | 《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
志美行厉 | 《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
满目青山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
腼颜事仇 | |
七横八竖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
虚庭一步 |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你看月色过墙,照的槐影迷离,不免虚庭一步。” |
山陬海澨 |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
努筋拔力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我拉不上,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不自家讨愧,还说长道短的哩。” |
出家弃俗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2回:“我已出家弃俗,家中之事,公主自为主之,我何苦又去管他?” |
泣血捶膺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太太毕竟是个女人,没有气力,拗他不过,索性躺在楼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 |
四分五剖 | 汉·扬雄《解嘲》:“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 |
后不为例 | 明·沈德符《野获编·中宫外家恩泽》:“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