衒才扬己的成语故事

拼音xuàn cái yáng jǐ
基本解释衒:炫耀;扬:赞扬,传播。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
出处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高谈王霸,衒才扬己,历抵公卿,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盖养亲之故也。”
暂未找到成语衒才扬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衒才扬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门心思 |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
拭目以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黯然销魂 |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
郑人争年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
盗亦有道 | 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
不令而信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
长乐未央 | 《金石索·汉长乐宫瓦》:“‘长乐未央’,此长东宫瓦。” |
进德脩业 | |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刻肌刻骨 |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刻肌刻骨,迫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
一喷一醒 | 唐 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
蹈节死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愚不可及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心如刀剉 | |
瘦骨嶙嶙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两只瘦骨嶙嶙的长手,亲昵昵地抚摸着站在她身前寸步不离娘的宝娃的头。” |
心往神驰 | 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自公之丧,道路嗟咨。况于愚鄙,久辱公知;系官在朝,心往神驰,送不临冗,哭不望帷。” |
泪干肠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
铤鹿走险 |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诚恐川人骤见兵威,妄思自卫,铤鹿走险,风鹤皆惊。” |
金貂贳酒 | 宋·韦骧《减字木兰花·劝饮酒》词:“金貂贳酒。乐事可为须趁手。” |
四时之气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
老身长子 | 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话,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 |
面和意不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 |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
靦面相迎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呆子放下钉耙,整整直裰,摆摆摇摇,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靦面相迎。” |
跼天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