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听并观的成语故事


公听并观

拼音gōng tīng bìng guān

基本解释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暂未找到成语公听并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公听并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振聋发聩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变古乱常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恶不去善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楚楚可怜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泥金万点
匡俗济时 《宋书 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陋巷箪瓢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事,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靡然向风 《晋书·儒林传序》:“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
刚褊自用 宋·苏轼《提举玉局观谢表》:“伏念臣才不逮人,性多忤物,刚褊自用,可谓小忠,猖狂妄行,乃蹈大难。”
悬剑空垄 《史记·吴太伯世家》:“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放僻淫佚 《文子·下德》:“若开其锐端,而纵之放僻淫佚,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奸矣。”
观化听风 《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颜师古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了。”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缠绵床褥 《宋史 十八朝演义》第二十回:“偏李妃生起病来,缠绵床褥,一病不起,竟尔去世。
众口铄金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同文共规 南朝·梁·江淹《恨赋》:“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分茅胙土 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议后纪》:“数公皆人杰,无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广孝,岂止富贵终其身而已乎!”
怪形怪状
偃兵修文 《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
生死未卜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5回:“急的是母亲生死未卜,深怕见了面不能说话,仍和不见一般,岂不可痛!”
钦敬之忱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我们对于所有这样的军队,特别是在前线抗战的军队,都是具有钦敬之忱的。”
沉思翰藻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薰莸错杂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一卷:“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连蒙带骗 老舍《四世同堂》:“要是他再滑一点,连蒙带骗,常常使点坏心眼,在这么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就不说飞黄腾达吧,总不至于丢差事。”
交口同声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4卷:“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声,誉称晋王仁孝聪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