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屋筹添的成语故事

拼音hǎi wū chóu tiān
基本解释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暂未找到成语海屋筹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海屋筹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泻千里 |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
牢不可破 | 唐 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
子子孙孙 | 《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
灭顶之灾 | 《周易 大过》:“过渉灭顶,凶,无咎。” |
掷果盈车 | 明·梅鼎祚《玉合记·炯约》:“其人如玉,空教掷果盈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 |
丰年玉荒年谷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称恭为荒年谷。”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
握风捕影 | 汉·牟融《理惑论》第一卷:“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 |
颐指如意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
投其所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
知耻近乎勇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
日积月聚 | 《宋史·张致远传》:“使州县无妄用,归其馀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馀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 |
保国安民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
履盈蹈满 | 《明史·邵经邦传》:“如徒加以非分之任,使之履盈蹈满,犯天人之怒,亦非璁等福也。” |
出言吐词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
惊愚骇俗 | 清·李绂《裕州观祷雨》诗:“神或附人称马子,惊愚骇俗走相使。” |
非请莫入 | |
玩法徇私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闻知你公正廉能,不肯玩法徇私……你与我把这事情用心问断。” |
淆惑视听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很容易淆惑视听。” |
等身著作 | 柳亚子《呈符老宇澄一首》:“等身著作推君健,旷世才名愧我虚。” |
馔玉炊珠 | 语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
永存不朽 | 《魏书》:“遗风余爱,永存不朽。” |
兴观群怨 | 《论语 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炳烛之明 | 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运计铺谋 |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哥也,你可怜见同衙共府,你休要运计铺谋。”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则要你鱼鳞般排军阵,雁行般列队伍,依着我运计铺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