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不点地的成语故事


脚不点地

拼音jiǎo bù diǎn dì

基本解释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两个厮赶着一路正行,行不到三二里田地,只见后面两个人脚不点地赶上前来。”


暂未找到成语脚不点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脚不点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衣锦褧衣 《诗 卫风 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又《诗 郑风 丰》:“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吴头楚尾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乱琼碎玉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
锦上添花 宋 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形如槁木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心不在焉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豪放不羁 《清史稿 文艺传 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顽廉懦立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遗风旧俗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赤壁鏖兵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葛屦履霜 《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片鳞半爪 清·陈田《明诗纪事·孙宜》:“余观其诗,剽拟字句,了无意味,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
奔走呼号 清 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时奔走呼号,哭声遍野,扶老携幼,弃业抛家,都往内地乱窜。”
潘江陆海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胸有成算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各口进出货物盈虚,以及市价涨跌,庶胸有成算,不为租客所欺。”
大锅饭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像黄原这样的贫困山区,如果不砸烂大锅饭,实行生产责任制,就不可能寻找另外的出路。”
留芳百世
繁鸟萃棘 战国·楚·屈原《楚辞·天问》:“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总角之好 《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晋书 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贪吏猾胥 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先帝本意使民产率出钱专力于农,虽有贪吏猾胥,无所施其虐。”
名垂千古 唐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稍安毋躁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皓(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
寡不胜众 《吕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
三汤两割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