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之务的成语故事


不急之务

拼音bù jí zhī wù

基本解释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不急之务的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太子孙和自幼聪敏过人,爱好文学,善于骑射,深受孙权的喜爱。当时一些官僚热衷下围棋,常因谈论下棋而耽误公事,孙和对他们说:“下棋只是消遣娱乐而矣,人应该杜绝那些无益的欲望,舍去那些不急之务。”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急之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气象万千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好逸恶劳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岗头泽底 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有劳有逸 唐·欧阳詹《鲁山令李胄宴僚吏序》:“歌发其所自和,舞发其所自乐,穷八荒,竭千钟,强发扬,课丝竹,则有劳有逸,岂合欢之意欤!”
在人耳目 明·张岱《奇字问·序》:”近取《左(传)》、《国(语)》、《史记》……诸书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
兰质薰心 唐 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薰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休戚与共 明 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东箭南金 唐 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
肤粟股栗 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欺天诳地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女大须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
楛耘伤岁 《荀子 天论》:“楛耕伤稼,耘耨失薉。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发硎新试 《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瑚琏之器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同忧相救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铜铸铁浇 张英《老年突击队》:“大炮师傅,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这点辛苦算得什么!”
浆酒藿肉 《宋书·周朗传》:“涂金披绣,浆酒藿肉者,故不可称纪。”
深图远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遁天之刑 《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朱颜翠发 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人五人六 王朔《枉然不供》:“别看那小子装得五讲四美、人五人六的样儿,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背着人嘴脏着呢。”
丰墙峭阯
轩车载鹤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清歌曼舞 瞿秋白《乱弹·代序》:“‘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揭乱了。”
别无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