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物陈喻的成语故事

拼音yí wù chén yù
基本解释借事物设喻。
暂未找到成语讬物陈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讬物陈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连编累牍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
羊肠小径 | 巴金《家》:“进了这门,他们即发现一条羊肠小径躺在竹林中间。” |
大步流星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祸起隐微 | 宋·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形。祸起隐微,危生安逸。” |
堂皇富丽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连忙灯下一看,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 |
主少国疑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
一台二妙 | 《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渊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 |
横赋暴敛 | 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国家财用皆出人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 |
成群逐队 |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 |
转眼之间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葛衣记 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
山不转水转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0章:“山不转水转。他把根扎牢了,到时其它事说不定都可以解决……” |
一方之任 | 《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
年高德勋 | |
三折肱,为良医 |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当头一棒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 |
相机行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吴用听罢,对宋江计议,便唤时迁、石秀近前密语道:‘如此依计,往花荣军前,密传将令,相机行事。’” |
寒往暑来 | 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寒往暑来而不穷,哀极乐反而有终。” |
遂迷不窹 | 唐元稹《招讨镇州制》:“如王廷凑遂迷不窹,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
误国殃民 | 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
眉梢眼角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若说是无情,如何两次三番许我会面,又留酒,又肯相陪?若说是有情,如何眉梢眼角,不见些光景?” |
祸兴萧墙 | 唐·鲍溶《长城作》:“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
知情不报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
如花如锦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恰好凑着吉日良时,两对小夫妻,如花如锦,拜堂合卺。” |
同恶相党 | 《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唐·孔颖疏:“言其同恶相党,共行虐政也。” |
负隅依阻 | 汉·马融《广成颂》:“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