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拈来的成语故事

拼音shǒu dào niān lái
基本解释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来。”
暂未找到成语手到拈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手到拈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视微知着 | |
斗酒百篇 | 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人声鼎沸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安常守分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
日削月割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进退触篱 |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
缓不济急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
江东父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辑志协力 | |
气度不凡 | 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
先我着鞭 | 《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
彼唱此和 | 《明史 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
石火风灯 | 《万善同归集》卷五:“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为喻。” |
敢做敢为 |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石湖(范成大)、诚斋(杨万里)……与放翁(陆游)并称,而诚斋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 |
虱胫虮肝 | 战国楚·宋玉《小言赋》:“烹虱胫,切虮肝,会九族而同噬,犹委余而不殚。” |
习焉不觉 | 清·沈德潜《学诗晬语》下卷:“改漫为熳,不知起于何时?焉乌成马,习焉不觉,殊可怪也。” |
亟疾苛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
遮羞包丑 | 钱钟书《围城》:“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
亡国大夫 |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
令出惟行 | 《尚书·周官》:“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 |
济世之才 | 唐 杜甫《奉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
椎轮大辂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
从风而靡 | 《汉书·韩信传》:“于是用广武君策,发使燕,燕从风而靡。” |
覆公折足 | 《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
斋心涤虑 | 宋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方斋心涤虑,以俟陛下反复诘难,庶几竭尽愚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