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一息的成语故事


苟延一息

拼音gǒu yán yī xī

基本解释苟延:苟且延续;息:喘息。指勉强维持生命。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则忍耻偷生,苟延一息,冀乐昌破镜,再得重圆。”


暂未找到成语苟延一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苟延一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神经过敏 鲁迅《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连锁反应 莫应丰《将军吟》第20章:“疑问一个套一个,急速地产生了连锁反应,把整个的观念境界全部搅乱了。”
盗食致饱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行云流水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尽如人意 宋 刘克庄《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
积土成山 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过桥拆桥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睥睨一切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惟性气高傲,不欲下人,才具素长,睥睨一切,当世名公巨卿,鲜有入其目者。”
庖凤烹龙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连日杀牛宰马,大排筵宴,庆赏卢员外。虽无庖凤烹龙,端的肉山酒海。”
叨陪末座 《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学无师承 宋·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诗:“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得便宜卖乖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真是名利双收,得了便宜卖了乖,再也没有这么美的事了。”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抹粉施脂
半面之交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东躲西藏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义不辞难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正气之歌 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恼羞变怒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著书立言 明·李贽《焚书·童心说》:“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浑身解数 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寸长尺技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孟尝君平时养了许多客,今脱秦难,却得此小人之力,可见天下寸长尺技,俱有用处。”
陶然自得 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冠盖相属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遣使冠盖相属于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神意自若 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