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捕舌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kǒu bǔ shé
基本解释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出处《晋书 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暂未找到成语闭口捕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闭口捕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光芒万丈 | 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酌水知源 | 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
情投意合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
走头没路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火器一齐发作,杀得他走头没路,大败亏输。” |
指手顿脚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
凤泊鸾飘 | 清 全祖望《<莺脰山房诗集>序》:“然而凤泊鸾飘,漫漶怀中之刺。” |
回心向善 | 宋·任伯雨《论章惇蔡卞》:“如卞在朝,人人惴恐,不敢回心向善。” |
耳闻则诵 |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
阿毗地狱 | 见“阿鼻地狱”。 |
狂奴故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严光》:“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
裸袖揎拳 | 元 张鸣善《水仙子 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
攀高枝儿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拉二胡的那位便在濮阳荪身后说:‘老赵、老佟另攀高枝啦!’” |
茂林修竹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扬眉眴目 |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黑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 |
折足覆餗 | 《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
骋嗜奔欲 | 《北史 房彦谦传》:“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人上,骋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 |
月衔半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至户外,不见朱,翘首西望,月衔半规,昏黄中犹认旧径,见南向一第,朱坐门石上。” |
银山铁壁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个银山铁壁。” |
烟火之警 |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
痛之入骨 | 《全相平话·七国春秋》:“齐为无道,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 |
审己度人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
鸷击狼噬 | 《新唐书·王鉷传》:“林甫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以鉷险刻,可动以利,故倚之,使鸷击狼噬。” |
振鹭在庭 | 《文选·任耸<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纩,信充符玺,六飞同尘,五让高世,白驹空谷,振鹭在庭,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 |
茵席之臣 | 语出《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上》:“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 |
兼年之储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