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记硬背的成语故事


死记硬背

拼音sǐ jì yìng bèi

基本解释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

出处叶圣陶《我呼吁》:“你们要招收的决不是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缺乏独立思考和丰富的想象’的学生。”


暂未找到成语死记硬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死记硬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四大皆空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趋之若骛 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方领矩步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反间之计 《孙子·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厌难折冲 汉·刘向《说苑·尊贤》:“故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贤者之厌难折冲也。”
无官一身轻 宋 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幽明异路 唐·朱庆余《冥音录》:“幽明异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
逢君之恶 《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表面光
自作之孽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遇事掣肘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后来被贾总办晓得了,反说他有意霸持,遇事掣肘。”
心怀忐忑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巧娘》:“听松声谡谡,宵虫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烧。”
将虾钓鳖 宋·王君玉《杂纂续》:“寄槽养马,将虾钓鳖。”
三命而俯 《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天地剖判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
蓬头厉齿
降心顺俗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
微察秋毫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子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高才卓识 《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
精奇古怪 明·汤显祖《还魂记·硬拷》:“你精奇古怪虚头弄。”
一言千金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瓦解云散 西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故其见敌则遂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
上溢下漏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应规蹈矩 《隋书·音乐志》:“齐之以礼,相趋帝庭,应规蹈矩,玉色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