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生替死的成语故事


捉生替死

拼音zhuō shēng tì sǐ

基本解释①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②杀一生物为病者消灾的巫术。

出处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请著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暂未找到成语捉生替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捉生替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无动于衷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死生契阔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不根之论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短褐穿结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春来秋去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羊》:“春来秋去泉东泻,芳颜不似前潇洒。”
汗青头白 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凿空指鹿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指鹿为马。’”
发家致富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这个村子里的‘大能人’,更关心的却是个人的发家致富。”
虚幻无实 宋·苏轼《书金光明经后》:“观诸世间,虽其可爱,而虚幻无实,终非我有。”
气充志定 《明史·范济传》:“磨砻砥砺,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举而用之,以任天下国家事无难矣!”
街谈巷议 汉 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三句话不离本行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邯郸梦 宋·王安石《中年》诗:“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出言吐语 《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河山带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能牙利齿
孤立无援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贪如虎狼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分寸之末 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正谏不讳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人曰:‘寡人……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鸿商富贾
回春之术
掎摭利病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涂歌里咏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