阋墙御侮的成语故事

拼音xì qiáng yù wǔ
基本解释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出处《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暂未找到成语阋墙御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阋墙御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顾倾人 |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中江举帆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
蚂蚁啃骨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2章:“当你看见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掉。” |
人情世故 |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
云车风马 | 晋·傅玄《吴梦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
必操胜券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
没皮没脸 | 老舍《正红旗下》:“这是没皮没脸,没羞没臊!” |
秤砣虽小压千斤 |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
捱风缉缝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别个秀才要去结交县令,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见,拜在门下,认为老师。” |
乘间投隙 | 宋·辛弃疾《九议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 |
海说神聊 | 王蒙《友人和烟》:“我呢,要请老兄多多恕罪,从此戒烟戒酒,戒牌戒棋,海说神聊,我也再是奉陪不起。” |
风鬟雾鬓 | 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
腹诽心谤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
形于颜色 | 宋·范祖禹《论德政》:“忧瘁泣涕,形于颜色。” |
研幾析理 |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凡所论著,皆研幾析理,弘雅夷远。” |
山陬海澨 |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
借客报仇 | 《汉书 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
负恩背义 | 《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
睥睨窥觎 | 《宣和书谱·秋月帖》:“总戎马之权,居形势之地,有睥睨窥觎之意。” |
霞裙月帔 | 前蜀·韦庄《天仙子》词:“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 |
重规累矩 | 《艺文类聚》卷九五引晋·王廙《白兔赋》序:“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译而献白雉,著在前典,历代以为美谈。今在我王,匡济皇维,而有白兔之应,可谓重规累矩,不忝先圣也。” |
含屈而死 | |
解衣槃礴 | 清·施润章《就亭记》:“俗俭讼简,宾客罕至,吏散则闭门,解衣槃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 |
青史留芳 | 元 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
折角之口 | 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