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一和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chàng yī hé
基本解释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出处《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暂未找到成语一倡一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倡一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陆陆续续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自一炮以至三十七炮,内中虽陆陆续续,并未十分间断;此时忽停多时,这是何意?” |
疑团满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地,归至怡红院中。” |
动心骇目 | 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
人海战术 |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 |
如虎傅翼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7卷:“得习吉之才笔,如虎之傅翼也。” |
二三其节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
衮衮诸公 | 唐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庄周梦蝶 | 典出《庄子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解甲投戈 | 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
辛壬癸甲 | 典出《书 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孔传:“[夏禹]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复往治水,不以幺害公。” |
亡戟得矛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
辞简意赅 | 《清史稿·刑法制》:“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意赅,易致舛讹。” |
望峰息心 |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游必有方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切切实实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七回:“你来倒是切切实实的做两首罢!” |
红口白牙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56回:“红口白牙,吃了东西,要甜的不敢给咸的,要辣的不敢给酸的,吃完了不给钱?” |
乐山爱水 | |
缀玉联珠 | 唐·唐宣宗《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
心乔意怯 |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 |
明法审令 | 《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
捶床拍枕 |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脾气越发坏了,不是捶床拍枕,就是咒天骂地。” |
被甲枕戈 | 《新五代史 杂传十二 刘词》:“词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卧。” |
瞠然自失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不意到了山东汶上县,便遇了一个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 |
四冲八达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横通》:“然通之为名,盖取譬于道路,四冲八达,无不可至,谓之通也。” |
计功受爵 | 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