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葵去织的成语故事


拔葵去织

拼音bá kuí qù zhī

基本解释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暂未找到成语拔葵去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拔葵去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徘徊观望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踵武前贤 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步步为营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解兵释甲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谘经诹史 清·方苞《送王篛林南归序》:“至则解衣盘薄,谘经诹史,旁若无人。”
倚门卖俏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千里犹面 《旧唐书·房玄龄传》:“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十口相传 茅盾《第二天》:“于是接连地来了许多十口相传的‘战报’,日本海军司令部已经被我方占领了。”
迎奸卖俏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浇奠罢守定灵床哭少年,则落的两泪涟涟,怕有一等迎奸卖俏俊官员,打一副金头面,早忘了守三年。”
有本有源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十三妹]及至听他说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匿影藏形 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随俗沉浮 《晋书 文苑传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慈明无双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惊心夺目 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照人肝胆 姜可生《送影禅北行》诗:“照人肝胆秦时月,百战风霜劫后旗。”
连明达夜 《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飘飘然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裴湛》:“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冒险主义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忍垢偷生 唐 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重修旧好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五章:“秀云不愿改嫁到耳鼓山去,这就是一个最好的重修旧好的时机。”
得鱼忘荃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居不重茵 晋 陈元达《谏起仪楼》:“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
巧拙有素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弃琼拾砾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