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抹摋的成语故事


一笔抹摋

拼音yī bǐ mò cǐ

基本解释见“一笔抹煞”。


暂未找到成语一笔抹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笔抹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是非只为多开口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一厢情愿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风马牛不相及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面不改色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风雨交加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心痒难搔 曾朴《孽海花》第21回:“谁知庄稚燕在路上说得这也是门,那也是户,好像可以马到成功,弄得阳伯心痒难搔。”
偷天换日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轻手蹑脚 老舍《骆驼祥子》:“他想轻手蹑脚的过去,别叫虎姑娘看见。”
神智不清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他遍体鳞伤,呼吸微弱,神智不清,不吃不喝,只等着死了!”
挖耳当招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刺虎持鹬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迎新送故 唐·元镇《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曷若且仍其旧。”
大发慈悲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拱手让人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1回:“明知众寡不敌,守不住这个青岛,但若拱手让人,殊不甘心。”
弄獐宰相
振穷恤贫 《明史·王越传》:“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平心持正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浮生切响
前跋后疐 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淆,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顾。”
活天冤枉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你们都说三闾大夫发了疯,其实真是活天冤枉。”
愚昧落后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枕方寝绳 《淮南子·览冥训》:“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高诱注:“方,榘四寸也。寝绳,直身而卧也。”杨树达证闻:“寝绳谓织绳为床,人寝其上。”
惊心悲魄 《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壹倡三叹 《礼记 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