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宠纳侮的成语故事


启宠纳侮

拼音qǐ chǒng nà wǔ

基本解释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元年》:“启宠纳侮,其此之谓也。”


暂未找到成语启宠纳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启宠纳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广开言路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比翼鸟 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拒虎进狼 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神志不清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五积六受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七次量衣一次裁
情之所钟 《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不知利害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解铃须用系铃人 明·瞿汝稷《指月录》第23卷:“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拭目而待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一而二,二而一 明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天子神仙,一而二,二而一,岂有三茅祖师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忧国忘身 《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拖浆带水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8回:“若拖浆带水,就不是汉子了。”
东风化雨
谨能胜祸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吹竹调丝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浮生若寄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浮生若寄,大渐弥留。遗诲子孙,庶几薄葬。”
躬行实践 明·张居正《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
遭遇运会 《后汉书·公孙述传》:“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
出幽迁乔 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无挂无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
一壸千金
包而不办 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
邪不敌正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
远图长虑 汉·蔡邕《汉交祉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心耽其荣,体安其玄,远图长虑,用遗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