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荆恨晚的成语故事


识荆恨晚

拼音shí jīng hèn wǎn

基本解释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


暂未找到成语识荆恨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识荆恨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汗牛塞栋 明·唐顺之《胡贸棺记》:“余不自揆,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塞栋者,稍删次之以从简约。”
千方百计 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吊胆提心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刓方为圆 战国·楚·屈原《楚辞·怀沙》:“刓方以为圆兮,常度未替。”
沿波讨源 晋 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蚁附蜂屯 严复《原强》:“一旦有急,则蚁附蜂屯,授之以扞格不操之利器,曳兵而走,转以奉敌。”
怅然若失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大本大宗 《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冰消冻释 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消冻释。”
随声趋和 宋·孔炜《文安谥议》:“其学务穷本原,不为章句训话,其持论雄杰卓立,不苟随声趋和。”
寸草衔结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丧言不文 《孝经·丧亲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礼无容,言不文。’”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睹始知终 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含垢忍耻 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登高必赋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及溺呼船 《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红丝待选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随夫贵达也。”
雨覆云翻 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词:“黄花白发,又匆匆佳节,感今怀昔。雨覆云翻无限态,故国寒烟榛棘。”
市道之交
枚速马工 《汉书 枚乘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溘焉长往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选妓征歌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弥天亘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允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