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恶细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dà è xì
基本解释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暂未找到成语以大恶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大恶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春满人间 | 宋 曾巩《班春亭》诗:“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
聊胜于无 | 晋 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
逼上梁山 |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
不汲汲于富贵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
牵筋缩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7卷:“柯陈兄弟见汪秀才意思坦然,虽觉放下了些惊恐,也还心绪不安,牵筋缩脉。” |
恶稔贯盈 | 《梁书 侯景传》:“而恶稔贯盈,元凶殒毙,弟洋继逆,续长乱阶。” |
发愤自雄 |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愿吾弟发愤自雄,勿蹈乃兄故辙也。” |
成一家言 |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
妥妥帖帖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我都能够照应得他妥妥帖帖,无忧冻馁的了,还有余力,才可以讲究去做外面的好事。” |
心雄万夫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
火冒三尺 | 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
望峰息心 |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各不相让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
重金兼紫 | 《后汉书·宦者传·吕强》:“中常侍曹节、王甫、张让等,及侍中许相,并为列侯……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李贤注:“金印紫绶。重、兼,言累积也。” |
卖笑追欢 |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 |
冤冤相报 | 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又谁知苍天有眼,偏争他来早来迟,到今日冤冤相报,解愁眉顿作欢眉。” |
正颜厉色 | 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
尔雅温文 |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
祸生不测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6回:“倘若迟延,祸生不测,悔之晚矣。” |
寄颜无所 | 《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
衣冠云集 | 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丹墀下玉皋星联,绮席上衣冠云集。” |
力蹙势穷 | 唐·柳宗元《答人求文章书》:“率皆纵诞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
陶镕鼓铸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60回:“军机处各大臣,虽经洋翰林、洋进士一番陶镕鼓铸,也只晓得‘立宪,立宪’!” |
除残祛暴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专一除残祛暴,济困扶危。” |
发瞽振聋 |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