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义相投的成语故事


气义相投

拼音qì yì xiāng tóu

基本解释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出处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


暂未找到成语气义相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气义相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徇私舞弊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
言行一致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拖拖沓沓 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只好放弃了本业,换上套拖拖沓沓旧军装,‘投笔从戎’作个后方留守处不足轻重的军佐。”
笔走龙蛇 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匹马单枪 宋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汝州南院和尚》:“问:‘匹马单枪来时如何?’师曰:‘待我斫棒。’”
顾前不顾后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观望风色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7章:“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原属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
指掌可取 《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半半拉拉 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延颈跂踵 宋·王明清《挥薼后录》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跂踵,以望御车之尘也?”
孤鸾照镜 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处之怡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至日,乃往荆州门下书佐家,处之怡然。”
如指诸掌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若合符节 《孟子 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蹑景追飞 三国·魏·阮籍《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斠若画一 唐·程晏《萧何求继论》:“萧河为法,斠若画一。”
乔模乔样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似此乔模乔样,委的我家住不了。”
违天害理 《南齐书·魏虏传》:“武帝之胤悉被诛戮,初无报效,而反为今主尽节,违天害理。”
始末缘由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平心持正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匠石运斤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瑟瑟缩缩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弥轩望了他一眼,他就瑟瑟缩缩的出去了。”
繁刑重赋 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齐景公不繁刑重赋,虽有田氏,齐不可取。”
缛礼烦仪 明 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其于尘俗奔走、缛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柱石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