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陵下替的成语故事


上陵下替

拼音shàng líng xià tì

基本解释同“下陵上替”。

出处《隋书·炀帝纪》:“上陵下替,纲维靡立。”


暂未找到成语上陵下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上陵下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牵强附会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日理万机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枉尺直寻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二三其意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可歌可泣 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坐收渔利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猕猴骑土牛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心所谓危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谓危,亦以告也。”
不相为谋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悬牛头,卖马脯 《晏子春秋·内杂篇》:“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县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
心醉魂迷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琼林玉树 唐 蒋防《霍小玉传》:“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
毛热火辣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心里毛热火辣地发躁。”
耕者有其田 宋庆龄《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的政纲。”
尚慎旃哉 《诗经·魏风》:“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你怜我爱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彼此问了名姓,真是你怜我爱,十分投机。”
声誉大振
备尝艰难 《晋书·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以螳当车 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御,譬犹以卵投石,以螳当车,多见其不知量而已。”
拔地参天 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曲尽其态 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间者万物,悉皆含豪运思,曲尽其态。”
乐而不厌 宋·欧阳修《六一笔记·夏日学书说》:“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
面争庭论 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必范君也。”
一轰而散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跑出去了。”
掩耳蹙頞 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