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流血的成语故事

拼音qī qiào liú xuè
基本解释七窍: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口鼻等处往外流血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
暂未找到成语七窍流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七窍流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善游者溺 | 《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
浓妆艳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每日只是浓妆艳抹,和西门庆做一处取乐。” |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好好先生 | 元 无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
官样文章 | 明 沈鲸《双珠记 风鉴通神》:“官样文章大手笔,衙官屈宋谁能匹。冀得鸿胪第一传,平地雷轰声霹雳。” |
叠岭层峦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 |
木雁之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
磨牙吮血 | 唐·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争长黄池 | 晋·左思《吴都赋》:“胜强楚于柏举,栖劲越于会稽。阙沟乎商鲁,争长于黄池。” |
博学笃志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与民同乐 |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断袖余桃 | |
兴云致雨 | 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
侏儒观戏 |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
擦拳抹掌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场外那一起报喜的,一个个擦拳抹掌的,都在那里盼里头的信。” |
蝎蝎螫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偏惯会这么蝎蝎螫螫老婆子的样儿。” |
神算妙计 | 茅盾《石碣》:“单是替天行道否黄旗上的一个‘天’字,还不够;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
量力而为 |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枉费心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在人后头了。” |
唾手可取 | 《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寻幽访胜 | 冰心《图画》:“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
敬上接下 | 《隶释 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
膏腴子弟 | 南朝·梁·锺嵘《〈诗品〉序》:“于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 |
崟崎磊落 | 宋·吴埛《五总志》:“李白崟崎磊落。尝醉眠于酒市上,遽召见于沉香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