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尘拔俗的成语故事

拼音jué chén bá sú
基本解释绝尘:冠绝尘世;拔俗:不同凡俗。超出尘世,不同凡俗。
出处宋·杨万里《朝请大夫将作少监赵公行状》:“有绝尘拔俗之逸韵,其文尤长于论事。”
暂未找到成语绝尘拔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绝尘拔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短褐不全 |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
骂骂咧咧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9回:“屋内又有徐庆,嘴里是骂骂咧咧的,手中这口刀是神出鬼入。” |
心有余悸 |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
烽火连天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移镇》:“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 |
雨过天晴 | 明 谢肇淛《文海披沙记》:“陶器,紫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
春秋笔法 | 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
海市蜃楼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
仁人义士 | 明·方孝孺《云敝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
存而不论 | 庄周《庄子 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
女中尧舜 |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人以为女中尧舜。” |
将本求利 | 元·无名氏《朱砂担》楔子:“孩儿待将些小本钱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买卖,一来是躲避逃灾,二来是将本求利。” |
楚界汉河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
阳儒阴释 |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祗及黄震与顾炎武,名为扬宋抑汉,实则归心禅学,与其所著《书林扬觯》,皆阳儒阴释,不可为训。” |
自相戕贼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2回:“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忍自相戕贼乎?” |
矫枉过直 | 汉 袁康《越绝书 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
发硎新试 | 《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大声疾呼 |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
老调重弹 | 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 |
槌仁提义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周方槌仁提义,废礼绝乐,欲以一人私臆,扫百代名教而空之。” |
兼葭秋水 | 《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有目共赏 | 清 陈裴之《湘烟小录 瑞兰雪涕拜题》:“云公子人品学问,有目共赏。” |
孝思不匮 | 《诗经 大雅 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乌之雌雄 | 《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
履汤蹈火 | 《旧五代史·晋书·重俊传》:“复御家不法,其奴仆若履汤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
赏罚分审 | 《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赏罚分审,白黑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