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蹰不前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í chú bù qián
基本解释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出处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暂未找到成语踟蹰不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踟蹰不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经明行修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花枝招展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蓬步轻移,如花枝招展一般。” |
命在旦夕 | 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
护身符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是咱前者护身符,今日有权术。” |
蛾眉螓首 | 《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 |
龙潭虎穴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
博大精深 |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不辩菽麦 | 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
蚌病成珠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美如冠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
虚骄恃气 | 《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
损军折将 | 元 无名氏《乐毅图齐》第一折:“不争你和他相持,损军折将,则不如紧守城池。” |
八方支援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威武雄壮 | 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
眼内无珠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
行崄侥幸 | |
白昼做梦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我们真是白昼做梦!” |
白日升天 | 晋 葛洪《神仙传 阴长生》:“后于平都山东白日升天而去。” |
放烟幕弹 | |
添盐着醋 | 沈从文《王谢子弟》:“律师添盐着醋把一些大人物的话转来转去说给七爷听。” |
措心积虑 | 宋·何坦《西畴常言》:“逮迹其自为,则因循惰弛,罕克自强,措心积虑,甘心为小人,而不以为病。” |
一日千丈 | 孙中山《革命原起》:“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
什一之利 |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
责重山岳 | 南朝·梁·任后《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臣知不惬,物谁谓宜,但命轻鸿毛,责重山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