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伏枕的成语故事

拼音zhǎn zhuǎn fú zhěn
基本解释辗转:同“展转”,形容心有所思,卧不安席的样子;伏枕:伏卧在枕头上。形容思绪过多,不能入睡。
出处《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暂未找到成语辗转伏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辗转伏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迫不得已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
食为民天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洞若观火 |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
济寒赈贫 | 《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
蛇口蜂针 | |
指不胜偻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奇遇之多,指不胜偻,若今日所昵,未数数觏也。” |
池鱼林木 | 《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
邪神野鬼 | |
瓦合之卒 | 《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
公规密谏 | 《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
旷日弥久 | 《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
殒身碎首 | 唐·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在臣一门,叨幸斯极,殒身碎首,无以上报。” |
爱憎分明 |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
暴躁如雷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
马工枚速 | 东汉 班固《汉书 枚皋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
败将残兵 | 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
鹏路翱翔 | 唐·杜甫《入衡州》诗:“柴荆寄乐土,鹏路观翱翔。” |
弹筋估两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复认看,言真道假,弹筋估两的在日光中炫耀。” |
身后萧条 | 曾朴《孽海花》第13回:“后来长卿死了,不但身后萧条,还有一笔大亏空,这报销就是直蜚替他办的。” |
寝寐求贤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十月初二日,内阁奉上谕:‘朕承祖宗鸿业,寝寐求贤,以贤治道。’” |
酌古沿今 | 唐·长孙讷言《〈切韵笺注〉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
莫余毒也 |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
至高至上 | 茅盾《子夜》:“吴荪甫忍不住笑了。范博文向来的议论——伧俗的布尔乔亚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艺术云云。”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