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悭一面的成语故事

拼音yuán qiān yī miàn
基本解释悭:欠缺。缺乏缘份,没有和对方会面一次的机会。
出处郭沫若《鬼苗的检阅》:“我和茅盾先生虽相识,和我们的鲁迅先生竟缘悭一面。”
暂未找到成语缘悭一面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缘悭一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举善荐贤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祸在眼前 | |
淋淋漓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那妇人方才从缸里爬得出来,头脸都吃磕破了,下半截淋淋漓漓都拖着酒浆。” |
人心向背 |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 |
补过饰非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文士笔墨,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 |
风谲云诡 | |
零七八碎 | 老舍《老张的哲学》:“今天买皮鞋,明天买白帽子,书钱花得不多,零七八碎差一点没叫我破产。” |
破鼓乱人捶 | 冯骥才《神鞭》:“好啊!破鼓乱人捶呀!等三爷把傻巴儿的辫子揪下来,就砸你的铺子!” |
汤去三面 |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
牛刀割鸡 | 汉 王充《论衡 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 |
刺虎持鹬 |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
荆山之玉 |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
小头小脑 | 向春《煤城激浪》:“你他妈的属家雀的,小头小脑料不了大事。” |
晨兴夜寐 |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
云锦天章 |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 |
填海移山 | |
枝叶相持 | 《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沤河洛之间,分为二周围……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沿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
薰莸同器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付之流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
簪笔磬折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
指敌忘身 | 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
以筳撞锺 | |
设心处虑 | 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以此知创业之人,设心处虑,必有过人者。” |
面墙而立 | 《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
言高语低 |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