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枝百世的成语故事

拼音běn zhī bǎi shì
基本解释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出处见“本支百世”。
暂未找到成语本枝百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本枝百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傲然挺立 |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
与日俱增 | 《清史稿 圣祖纪三》:“万国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祝廷者当以慈为先。朕老矣,临深履薄之念,与日俱增,敢满假乎?” |
三回九转 | 清·李渔《奈何天·逃禅》:“诵真经三回九转,敲钟磬动地惊天。” |
逐兔先得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
头重脚轻根底浅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两叶掩目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
幸反为祸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遇合》:“任久不胜,则幸反祸。” |
屏声敛息 | 《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
目目相觑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
望风瓦解 | 《周书·辛昂传》:“贼既不以为虞,谓有大军赴救,于是望风瓦解,郡境获宁。” |
亡矢遗镞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张设布列 |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 |
尖嘴猴腮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
踔厉风发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
重床叠屋 | 周恩来《“七七”四年》:“战时的政治机关,贵简单而不贵复杂,机关应集中而不应重床叠屋。” |
以身许国 | 《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
简丝数米 | 孙诒让《〈札迻〉自叙》:“凡所考论,虽复简丝数米,或涉琐眉,于作述闳旨未窥百一。” |
造言惑众 | 清·壮者《扫迷帚》第十回:“老兄六尺须眉,何苦同妇人女子一般识见,造言惑众,说得天花乱坠,凿凿有据呢!” |
江汉之珠 | 春秋·齐·管仲《管子·揆度》:“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用江汉之珠。” |
演古劝今 | 清·郑燮《城隍庙碑记》:“况金元院本,演古劝今,情神刻肖,令人激昂慷慨,欢喜悲号。” |
才貌超群 | |
断织之诫 |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
凤翥龙翔 | 明·张居正《陵寝纪》:“山趋水会,凤翥龙翔,信乾坤之……” |
苦争恶战 | 明·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一折:“我也曾苦争恶战数千番,但行处忘生舍死何曾慢。” |
剖心坼肝 | 《史记 鲁仲连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