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赃坏法的成语故事

拼音tān zāng huài fǎ
基本解释见“贪赃枉法”。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暂未找到成语贪赃坏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贪赃坏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大谋不谋 | 《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脚踏实地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
暗箭伤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
额外主事 | |
不哼不哈 | 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 |
解铃还是系铃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
德隆望尊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
龙德在田 |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
盐梅相成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窃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养,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毁,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裂,又恐因而阶乱,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
掇菁撷华 | 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上》:“《文选》主于修辞,一知半解文章家有偏霸也;《文粹》掇菁撷华,迹选之鼓吹;《文鉴》主于政事,意不在文。” |
秘而不宣 | 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
低眉下首 |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
一字不易 | 《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
心安神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自那日也着实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没有怨意。袭人等皆心安神定。” |
夺人所好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
钓名要誉 | 元·刘祁《归潜志》卷七:“虽不可取于民奢纵害公,亦不必钓名要誉,太俭陋也。” |
披沙捡金 | 清·汪师韩《诗学纂闻》:“‘池塘’‘园柳’之篇,‘白云’‘绿涤’之作,‘乱流’‘孤屿’之句,‘云合’‘露泫’之词,披沙捡金,寥寥可数。” |
龙门点额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
闭口结舌 | 《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
五心六意 | 汉 焦赣《易林 睽之随》:“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
和衣而睡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那老道人自去收拾,关门闭户已了,来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 |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以万丈之气焰,磅礴冲击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
斜头歪脑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三部:“阎王爷叫你当穷汉,斜头歪脑还想把身翻。” |
移山跨海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