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再拜的成语故事

拼音dùn shǒu zài bài
基本解释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暂未找到成语顿首再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顿首再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只争朝夕 |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义断恩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老老少少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不想那孽龙知道,杀了他的党族,一呼百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打做一团儿。” |
求知若渴 | |
盗玉窃钩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
辞严气正 | 《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
高自标置 | 《晋书 刘惔传》:“温曰:‘第一复谁?’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
不胜杯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搬石砸脚 | 卧龙生《镖旗》第26回:“我说了怕你赌气,拂袖而去,那岂不自己搬石砸脚,得不偿失。” |
朝不谋夕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这么一把年纪,死期也要到快了,才闹出个朝不谋夕的景况来;不饿死就好了,还望翻身么!” |
一碧万顷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挥戈退日 | 朱德《赠友人》诗:“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
以文会友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东西南北人 | 《礼记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
月光如水 | 唐·赵嘏《江楼旧感》诗:“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夭。” |
浸微浸消 | 宋·苏洵《审势》:“浸微浸消,释然而溃。” |
片言折狱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
撩是生非 | |
高而不危 | 《孝经·诸侯章》:“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
登锋陷阵 | 晋 葛洪《抱朴子 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
家徒壁立 |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负任蒙劳 | 战国·赵·慎则《慎子·民杂》:“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 |
颐神养寿 | 《晋书·嵇康传》:“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
避难逃灾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