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重负的成语故事


千钧重负

拼音qiān jūn zhòng fù

基本解释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出处《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暂未找到成语千钧重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千钧重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遥遥领先 罗来勇《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我们的声誉就是实力——遥遥领先的技术和工艺。”
顿首再拜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鸟惊鱼溃 《隋书 杨玄感传论》:“民为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鸟惊鱼溃。”
驱霆策电 明·何景明《游猎篇》:“周王八骏行万里,朝游昆仑暮沧海。驱霆策电遍天地,虎骤龙驰倏烟霭。”
返哺之恩 《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洁白无瑕
非意相干 晋 王隐《晋书 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食不念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
不待蓍龟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懊悔无及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金浆玉液 唐 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真朋羽会,金浆玉液。”
人欲横流 宋 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说千说万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今人解《易》……说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
楚弓复得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
心力交瘁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孽根祸胎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戮力壹心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冥漠之都 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
托物感怀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钟响磬鸣
笨嘴拙腮 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笨嘴拙腮的。”
抛声衒俏 《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本妇也在门首抛声衒俏。”
矫国革俗 《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神摇目眩 清·陆次云《费宫人传》:“每升御坐,辄神摇目眩,见白衣人长数丈者在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