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奸发伏的成语故事

拼音tī jiān fā fú
基本解释摘:通“擿”,揭发;发伏:检举;伏:隐藏。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
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暂未找到成语摘奸发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摘奸发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敏而好学 |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斗酒学士 | 《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
力屈势穷 |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
孝子慈孙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
禅世雕龙 | 《后汉书 崔骃传赞》:“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
覆盆之冤 | 《抱朴子·辨问》:“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
食玉炊桂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白华之怨 | 《诗经 小雅 白华》:“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 |
开眉笑眼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9回:“他觉没趣,站起来说声叨忧,开眉笑眼,得意洋洋的去了。” |
金玉良缘 |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
百废具举 | 宋 王明清《挥麈录》卷一:“吴明可帅会稽,百废具举,独不传书。” |
公平无私 | 《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
灭德立违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
洞察其奸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
绫罗绸缎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京城地方的局面越大,人的眼皮子越薄,金子是黄的,银子是白的,绫罗绸缎是红的绿的,这些人的眼珠子可是黑的,一时看在眼里,议论纷纷。” |
金鼓齐鸣 |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声气也。” |
耗子尾巴 | |
山包海容 | 宋·释惠洪《韩廉使奉御赞》:“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
当风秉烛 | 明·无名氏《勘金环》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当风秉烛,恰便似水不浮沤。” |
大酒大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同吃。” |
病由口入 | 《云笈七签》卷三五:“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 |
大动公惯 | |
芝残蕙焚 | 《南史·刘峻传》:“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 |
不失旧物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
修德慎罚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且劝吴主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