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shēn zuò zé
基本解释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身作则的典故
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处处以身作则,倡行廉洁,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易车,住低矮民房。齐景公过意不去,就要送他新车新衣,他坚决不受。齐景公要给他盖新房,他还是坚持不接受。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身作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手遮天 |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安身立命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反经行权 | 元 施惠《幽闺记 招商谐偶》:“倘遇不良之人,无赖之辈,强逼为婚,非惟玷污了身己,抑且所配非人。不若反经行权,成就了好事罢。” |
好好先生 | 元 无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
江翻海搅 | 明·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 |
书生之见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点头称是 | 曾朴《孽海花》第25回:“高中堂点头称是。” |
破瓜年纪 | 清·翟灏《通俗编·妇女》:“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
僻字涩句 | 清·昭梿《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 |
日高三丈 |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
狗肺狼心 | 昆曲《十五贯》第二场:“谋财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 |
囊橐萧瑟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老夫闻知,惟恐被害,逃到外洋。无耐囊橐萧瑟,衣食甚难。” |
成者为王,败者为贼 | 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者为王,败者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
集矢之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 |
狼狈万状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
目不识书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
贫而无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狼奔鼠窜 | 明 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
神清气朗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 |
覆酱烧薪 | 康有为《与菽园论诗》诗:“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
余杯冷炙 | 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受用余杯冷炙,胜如剩粉残膏。” |
眉目分明 | 杨朔《泰山极顶》:“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
下回分解 | |
折冲之臣 | 《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
同声同气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