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竹难书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基本解释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处《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暂未找到成语磬竹难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磬竹难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疾风知劲草 | 《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
林下风度 | 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
中书君 | 宋·苏轼《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
文房四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自古书、画、琴、棋,谓之文房四艺。” |
一点灵犀 |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休戚相关 | 宋 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
线抽傀儡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8回:“那淮南江水左右官军,被奸妇驾云踏水,叫住就住,叫行就行,恰似线抽傀儡一般。” |
人不人,鬼不鬼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8回:“你还有脸进雷家的门,跟上你,害得我人不人鬼不鬼,我好苦命呀!” |
涎玉沫珠 |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
繁枝细节 | 朱自清《罗马》:“这种单纯的对照教人觉得这座建筑是整整的一块。好像直上云霄的松柏,老干亭亭,没有一些繁枝细节。” |
如狼似虎 | 《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
为人作嫁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亦复如此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
禾黍之伤 | 宋·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丘墟之象》:“后巢寇入京,焚灭殆尽,悉为瓦砾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伤。” |
车无退表 | 《国语·晋语上》:“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 |
捏脚捏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
深中隐厚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论》:“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 |
轹釜待炊 | |
积年累月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后娶》:“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仆求容,助相说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
略迹原心 | 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感其诚而哀其遇。” |
食箪浆壶 |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趁浪逐波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间阔,趁浪逐波,落落托托。” |
乔木世家 |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楚云湘雨 | 荆干臣《全元散曲》:“玉鞭杨柳春风陌,绣毂梨花夜月街,楚云湘雨梦阳台。休分外,花柳暗尘埃。” |
目若悬珠 | 《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