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着知微的成语故事

拼音dǔ zhe zhī wēi
基本解释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暂未找到成语睹着知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睹着知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天下大乱 |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
斩将夺旗 | 《群音类选 官腔类 八义记 拷问如姬》:“只消受得瘗粉埋香,索强似斩将夺旗。” |
一发破的 |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
逆风恶浪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
墙花路草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枘圆凿方 | 《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
同舟敌国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吞云吐雾 | 《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
方底圆盖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
针头线脑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二回:“只有晁夫人是个不肯忘旧、念人好处的人,凡是便人回家,不是二两,就是一两,再少也是五钱,分外还有布匹鞋面、针头线脑之类。” |
高位重禄 | 宋·苏轼《策略五》:“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不爱高位重禄以致山林之士。” |
不知所可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
斧钺之诛 | 《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
蝉喘雷干 | 前蜀 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
疯疯癫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成天家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
握雨携云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王公大人 |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 |
贼走关门 | |
迟回观望 | 《清史稿·李森先传》:“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
朝成暮徧 | |
下寨安营 | |
款言不听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乃不生。” |
言听行从 | 《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
允执其中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
众寡悬绝 |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节:“布打城既克复,奥俄军奋战益力,众寡悬绝……此匈加利千钧一发之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