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裾王门的成语故事

拼音yè jū wáng mén
基本解释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暂未找到成语曳裾王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曳裾王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天经地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临危受命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哗众取宠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
脉脉相通 |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 |
师直为壮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
臭不可闻 | 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
连日连夜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竟成了痨病了,现在危急,专差一个人连日连夜赶来的。” |
孜孜不辍 | 《东观汉记·邓弘传》:“师事刘述,常在师门,布衣徒行,讲诵孜孜不辍。” |
邪说异端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鹏儿开口,即为高蹈之路。孩儿正脑着他入于邪说异端,母亲怎反奖起他来。” |
反反覆覆 | 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人治一家一国,尚且有照管不到处,况天下之大,所以反反覆覆说,不是大著个心去理会,如何照管得。” |
迥乎不同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
杀威棒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 |
下乔木入幽谷 |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
水清无鱼 | 汉 班固《白虎通》:“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
切切于心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
不差上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
物盛则衰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
渐不可长 |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敢伏阙妄有陈诉,鼓惑众听,渐不可长,可送谭州居住。” |
余勇可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欲勇者贾余余勇。”杜预注:“贾,卖也。言已勇有余,欲卖之。” |
抉瑕掩瑜 | 唐 严郢《驳议吕諲》:“今太常议荆南之政详矣……乃抉瑕掩瑜之论,非中适之言也。” |
击钟陈鼎 | 《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
闭户关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石秀心疑。来到市心里,只见人家闭户关门。” |
喜形于颜 | 《南齐书·柳世隆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形于颜。” |
惨礉少恩 | 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
独行其道 |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