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痒难挝的成语故事

拼音xīn yǎng nán zhuā
基本解释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忽抬头,见他的那金箍棒靠在东壁,喜得他心痒难挝。”
暂未找到成语心痒难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心痒难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闻所不闻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
高世骇俗 | |
使臂使指 | 《管子·轻重乙》:“若此,则如胸中使臂,臂之使指也。”《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
带金佩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
支离繁碎 |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
懒懒散散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公坊披着件夏布小衫,踢着鞋在卧室里懒懒散散地迎出来道:‘什么独乐不独乐的乱喊?’” |
见弹求鸮 | 庄周《庄子 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
不看佛面看金面 | 王统照《银龙集·站长》:“我如果是个连长,或是个把书记官,不看佛面看金面,还有这场事?” |
才薄智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
调丝品竹 | 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
惘然若失 | 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
一旦一夕 | 《史记·太史公自序》:“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
摩顶至足 | 南朝·梁·吴均《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
万夫不当之勇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
触景伤情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司户自此赴任襄阳,一路上鸟啼花落,触景伤情,只是想着盼奴。” |
略地攻城 |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卷》:“十万伍雄兵飞将,皆能略地攻城。” |
珠翠罗绮 | 宋·周密《武林旧事·观潮》:“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
寻流逐末 |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
伤心蒿目 | 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
金相玉式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谥锱毫。” |
寿山福海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2回:“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 |
当面出丑 | |
昏迷不省 |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蛇异》:“但觉腥秽特甚,水如潮涌,将身滚出于外,昏迷不省。” |
补偏救弊 | 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 |